文章

顯示從 2009 起發佈的文章

異化

近來發口痕問了身邊的人,知道甚麼是異化嗎?當然,結果是O 嘴以對。 其實,近日一朋友讀博士,重讀資本論,又在網上寫了一些文,引起了我一些思考。其中又想一下自己現在的處景,和以前看的書,有沒有可對照之處。異化這個概念是其中之一。 當然我不打算很學術的在這裡討論異化,自問亦沒有這能力。 近日在想,育兒會否是一種異化的關係呢?當然不是馬克思所講的,因為無論如何我倆也不是「資本主義關係」。但係,公司?呢個係資本主義關係,有無異化?多多少少都有。

作業

兒子出世,時間都花在他身上,小了寫字看書。看書亦偏向了有關兒童認知和發展。近來,有點不說不舒坦的感覺,就上來打一小段。 小孩子的教導是重要的,其中數個元素如,時間,決斷,持續。時間是要花時間和他共處,其中要觀察其性格,發展。決斷,就是決定了就不可反覆,不然,小孩就會學會和你講數,因為父母展示不了一原則,就不能令小孩學會界線。持續,是不可突然對他的態度,管教有所改變,小孩會無所適從,令小孩沒有安全感。 其實世上很多事也是這樣,只是,一個人的時間有限。當我和小孩共處的時間不比嫲嫲長時,沒有觀察及了解。就不能只依我的去行動,必須尊重花了最多心血的人。

不忿

錯要認,打要企定。 不要再因為我錯而令人說,「每一個年輕人都是如此」。

妻子

今日才發現此Blog 有一個女友的Link,但現經是妻子了。剛改了,時光總有點異步。

懷念不可能

《梅蘭芳》 《崖上的波兒》 《Milk》 田壯壯的《小城之春》 《我的父親母親》 《愛失償》 《一百萬零一夜》 《浮生路》 《舞吧!昂》 《保持通話》 把《浮生路》總結為中產夢魘是暴力了一點吧。

陽光燦爛的日子

「我現在非常理解那些堅持謊言的人處景,要做個誠實的人簡真不可能」﹣姜文 總算再看過一次。 第一次看時,只對那青年情節有興趣。而今次再看留意多了文革的時代,因為之前看了《活著》,對比之下其對文革的描寫倒然不同,其對觀眾的態度也不同。好看的,多看一次,就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不同面向的,因著自己的處境不同,就對電影某一個部份特別著迷。今次著眼看文革,其中馮小剛演的胡老師一幕,正好暗暗的表現出知識份的在文革中的處境。諷刺其知識份子的虛偽,但亦拍出其情況的荒謬。小軍偷看三級片那一幕,亦拍出了掌權的「毒性非常的高」。 不過即使起初為了看文革而看,但是仍給那段青春的力量所吸引。其力量,其成年的傍白。有點諜諜不休的提醒回憶:越希望老老實實說故事,謊言就揮之不去。 回憶如此不可靠,似乎我不應在這兒再寫甚麼,而是去行多點山,多點感受那陽光。 尤其當陽光對我己經刺眼時。

活動

圖片
星期六去了行山,四小時,完結時還看見了對面山有山火。日久沒看陽光,陽光對我己經很刺眼,那是《Wall E》 的進化... 昨天終於和妻子對了粉嶺戲院看《新宿事件》 ,原來那皮椅很好坐,不比旺角那些戲院差,而且還是大螢幕!算是拍得不錯,不過爾導說教的味道還是很重,而且角色也不是刻劃得很立體。 第一次看中大合唱團的表演《愛.無處不在》,感覺有一點奇怪。不過還沒能用言語說出。而近日比較失望的是《水中之書》,可能寄望比較高,而女主角演得有點生硬,演不出那種隨心,搞得男角的計算沒有對比可言。不過巴哈則演得不錯,和男主角合演得好看又有意思。反之另一套香港話劇團的《捕月魔君——卡里古拉》,劇本是卡謬的,我不諳荒誕為可,未能以所謂存在主義之言語評論。但劇做得好看,演員(我看的是辛偉強版本)演出了一種感覺,其矛盾,以及各人保持世界的不合理。魔君的拒絕為伍、希望,皆有張力。 值得講下還是和SY 看的《奧利安娜》,對白張力足夠,但不知是否己經不在大學,共感不強。想的己經是另一種教育及權力關係。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

圖片
與其說這本書是在寫尼采,不如說是在文革後周國平借尼采說自己的想 法,這本作為那個時代「大學生最喜愛的書籍」,很難想像是一本很嚴 格的學術書。書中所說是當然不是沒有根據,尼采所說的都有註腳引明出處。但有一 種很強的感覺,是作者借用尼采的口說自己心底的話。而用尼采,則是 作者所想,剛巧是和尼采想近。 無論如何,這本書作為了解尼采或周國平的入門,都是不錯的。

《親密》,問那是否愛情

親密的兩個人,享有的是愛情嗎?外人未能得知,局中人只有迷失。是怎樣開始的,不知道,有一天就不同了。過去了,談笑之間,我又不是你,怎知你是為我好。那一天一席對話,分享了一點點的親密,若說那是愛情,那枕邊人又是甚麼。 又或者說,那又如何。親密,在斗室中自然距離近了,迫得近了,未能相擁只得親密。最浪漫的時刻,最誘人的時刻,卻是短暫的。要是你說離婚,要是你要我做情人,要是你說你愛我,那誘人就要破滅了。離開斗室,生活下去,十數年後,後輩問起,淡然回答。原來那只是上班下班的一段插曲,並不是那麼重要的。 宣傳片中,鄭說一定會找回佩。對了,不同人有不同反應,是有人可以大聲說一句,沒法子,我愛你。愛是大晒的,der Wille zur Marcht,管他人怎想。不過我還是喜歡岸西。

理解,曲解,無解

1. 自己是動態,理解自己要不停的進行,只要良久沒有打理過自己,在鏡前一望,發現的只會是一個陌生的自己。 2. 小學時作為香港數學隊的成員,身邊的都是真正的熱愛數學,以及天份很高的人。那時確認自己對數學並非著迷,並不會花上所有時間在數學上,只是有一些能力以及興趣。 3. 在公司同事中,身邊的也是熱愛程式的人。又再次確認自己對程式並非著迷。或許以我的性情,並不會對某一學問的著迷。 4. 自己找看書是中四開始,七八年下來,看的不多,約百多本吧。看報紙的習慣也是高中開始養成的。 5. 妻子問:「你會否看一些未聽過的書的。」回想起來,自中六七時還沒有很多框架去找書看,在圖書館遇上Joseph Campbell 的《神話》,又在書店看到Edward Said 的《東方主義》。覺得是好書!後來在中大讀書才知道在學術上也是重要的書,開始偏看學者寫的通俗書。 6. 大概最認真看過的書是《資本論》,其實只看了卷一的首二十多章。其中首三章是我看過最好看,而且成為了我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的基礎。並認為資本家雖發明了眼花凌亂的交易方式,但其之所以成為資本家的基礎乃是在《資本論》首三章己道破。 7. 最愛的小說是《安娜.卡列尼娜》,書固然寫的好。除了好看外,這書在歐洲陪了我渡過我最空閒的時間,相對其他書,我能花上最多的時間在這本書上。這書因此成為了對我很重要的一本書。 8. 在歐洲過了一年,沒有治學,亦沒有花心思和一地的人互動。反之時間花在到處淺嘗,東至土耳奇,作了一個歐州歷史的概況了解。學習到,或是給山水陶治出來的,主要是樂於餘閒,自在獨處。在香港一般人心中,這是上進心不夠,同自閉。 9. 同年朋友中是最早結婚的。 10. 六月會初為人父。 11. 對愛情,婚姻或生育都不覺得和「幸褔」有關。結婚和男女之情是衝突的(或曰貪新忘舊和一生承諾),引發的問題,可能比不結婚還多。不過生活的選擇並不基於困難與否,而是自已希望的生活方式。 12. 生育是沒有原因的。看著妻子肚一天一天的成長,那種喜悅亦是沒有原因的。 13. 以上重重選擇,都是不相信人生線性的想像。所謂處理好自己,接著處理好與妻子的關係,然很處理好親子關係,就是好的人生。反正以上問題不是數學題,計好了就一勞永逸,而是動態的。一想到這兒就覺得做人辛苦,不過我又怕死。 14. 我城的人對仍在腹中的小孩最感興趣的就只有性別。 15. 近日常想

對話

今晚找回一點生活的感覺,還是與老朋友喝酒對話,然後喝茶。 於我,書是重要的生活組成。但近日書良久沒看,看的都是技術文章。也非沒趣,而且亦非閒文,要用上一些心力了解,應用到行為中亦要下一點功夫。技術於我是甚麼?並非沒有興趣,但近日總是看了,了解多了,亦不見得有何喜悅。但今晚的對話,好像找回了一點要原因。原因是人,好像是和誰做事比較重要,和誰對話比較重要,人對了,內容就不會差了。喜悅,多來與互動。 娶了對的妻子,家庭就不會有大問題。 找了對的伙伴,做出來的事就不會差。 當然,自己能否先當好的丈夫,好的伙伴。情況好像不太如意。

暫借

其實我唔係好知我做緊乜。應對與事務,這裡停了多久,我就有多久沒有思考甚麼。憂心好像佔了很多心思,但單是憂未能解決問題,而又日出日落,沒有行動,不進則退。 退到一個不能處埋別人的情況,性格或志趣問題未必是主因。在技巧或心埋好像沒有準備,換來憂心,心憂自不靈巧,情況沒有又令自己更憂心,惡性循環下去。其中好幾次想打破,總是安逸過去,放過自己,不爭氣。也不是喜歡這樣的自己,但好像存在決定意識,無能為力。當然是意志不夠。 說到尾是意志不夠?還是,對事情沒有信心而轉化不成意志;而到最後,我還是相信金錢,做商品拜物教的其中一名信徒。

看見的都不是真的

雖說書寫自己是不可能的,但仍想留下片言隻語。為的是給將來的自己重構一個假的自己也好,或是工具地記錄所謂心得。 從國內回來,對友人常說的一句「看見的都不是真的」有另一番體會。不是說國內假野多,而是,內外落差。未知原因為可,我想可從人口結構方面看出一點的原因。希望在短時間內能對此作出一些把握。 先行寫下到過的地方(應該假不了?) 蘇州,上海。 主要看園景,但不知是否是真的:)

多言

良久沒有更新這版,但其實過去一段日子,可以寫的,想寫的有很多。但生活己經夠忙,就沒有心力在網上重述一次了。希望近日事會閒一點,可為寫一點,希望對路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