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包含「孩子」標籤的文章

和清嵐看的書

要問為什麼對課業不熱心呢,非常簡單,首先第一點是因為很無聊。我不太感興趣。或者說,世上有很多事情比課業有趣。例如閱讀、聽音樂、去看電影、到海邊游泳、打棒球、跟貓玩,然後更大以後,跟女朋友通宵打麻將、跟女孩子約會⋯⋯之類的事情。跟這些比起來,學校的功課相當無聊。試想起來,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身為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194 頁 這大概是第一段我看的書中,給清嵐看後,他也會心微笑的一段。

隨緣而安

我們一家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著孩子要早睡早起,我已經沒有,亦不能通宵工作了。而立之年還沒有到,已經作一個中坑了。開始注重作息時間,食品也開始減糖,注意是否新鮮。近日內子去了台灣工作,五天;婚姻五年過去,她才第一次離家五天。這些可能都是因著我們選了結婚育兒,而亦不打算以離經叛道之法育兒。就是一般的,和一般的家庭那樣,因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然而,又很害怕,我城的家庭有點可怕。 友人,送來了一首惡搞李日的詩,反日的,內地憤情用作散播仇恨。我叫他慎言,不要散發仇恨;他回覆,沒打緊,說笑而已。他有一位小朋友,即使在北區,入幼稚園也很容易,因為教會識人。另一位友人,他的小朋友要準備考小學了,要考直資小學。因為直資小學收生自由,甚至可設筆試。沒有教會,校長朋友,那只好操練。然後在facebook 說,為勢所迫,是政府社會的錯,他朝君體也相同。 小朋友下年要準備考小學,到今天,我還相信自己不會操練他。就正如,數年前,生兒的友人說產房如何的多雙非,如何的吵鬧;兩個小孩出生也沒遇上。近年的搶奶粉,也好像影響不到我,沒有A 貨,就買B。雙非進佔了樓下的幼稚園,沒打緊,遠一點的讀,反而上了好學校!

在台受傷

圖片
我廿多歲人也沒有在香港以外的地方看過醫生,今次到台灣就看了。卻不是自已生病,而是小兒跌到了。到台灣的鵝鑾鼻公園時,我們如常的讓兩嵐在半跑的在我們前面,他們也很開心,偶有跌到,自已拍拍手就爬起身,就如平時般。 突然,浩嵐跌到,大哭,媽媽撲上,浩嵐半面是血,由眼流到面頰。浩嵐申手抓自已的眼,哥哥呆了的站著,叫細佬。然後嫲嫲和姨婆拉開清嵐,爸爸在媽媽背包的一早準備好的急救包拆了數塊沙布,推開了姨婆的紙巾。取出生理鹽水,開了,向眼沖,還好,血不是眼流出的,是眼眉。媽媽很緊張,卻也很決幾的推開了浩嵐的手,用沙布用力按著傷口。爸爸給浩嵐沖清眼中的血,媽媽叫浩嵐打開眼,不依,用手拉開了眼皮,沖走了所有血。然後給小手上的血給抺去。媽媽依然用力按傷口,並用力抱著浩嵐安慰。一會後,不哭了,血也停了,媽媽給浩嵐貼上沙布。然後浩嵐之後十分鐘都像樹熊的抱緊媽媽。 慢慢的步回車子,在Google Map 找診所,去了最近的那一間,假的。問過人,才知道恆春市才有急症。到了急症,很快就到了,醫生拿開了沙布,很快的用電筒照一照眼。說眼睛沒有事,傷口大,但不必縫針,可能會有疤。然後叫我們到門口讓姑再包回傷口。等呀等,浩嵐的傷口在滲血,但姑娘很久也沒有來。約三分鐘,有一位醫院的文職看到小嵐在流血又沒有理,幫助我們周圍的問姑娘,然後指導我們到治療室。 到了治療室,姑娘很快的和浩嵐洗了傷口,塗了外用抗生素。 「小朋友很勇敢啊,可以囉。」護士很溫柔的說。 媽媽一面奇怪的問:「不用沙布包嗎?」。 「包了不好看,那邊的小朋友給電單車撞到都沒包。」護士指著在傍的一位哥哥,半面都傷了,就躺著。 媽媽露出驚訝的表情。 「你要包也可以啊。」護士很快的拿出沙布,給小嵐貼上「這樣可以囉。」 然後浩嵐在餘下的行程都好像沒受傷似的照跑照跌,而傷口回港時都差不多好了。不過須下了小小的疤。

博物館的詩

圖片
在臺灣的國立海洋生物館,兩嵐看魚看得很開心,四處走,看到大魚就大叫。還跌到弄傷了。但這些在香港的博物館也是如是,最大的不同在於詩,每一段路就有余光中為那一段展覽寫的詩。在一個科學館中出現詩歌,好像格格不入。當我唸那些在不同出口的詩歌時,兩嵐也會靜下來,細心的聽我和媽媽唸詩。然後問詩的意思,問是否和剛才看的有關。 想來,在每段展館後加進詩,給了一個空間,讓小朋友停下來,想一想,問一問。而非跑到下一個展館。

成長

記憶是很容易失去的,近日看著孩子,追問嫲嫲我小時是否一樣的,嫲嫲的標準答案是「唔記得」。 很理解,因為望著細佬時,也很難想起哥哥同年是否一樣的,不同又不同在那。浩嵐九個月大了,可以站起來,哥哥何時站起來呢?不記得,找回筆記才知道,也是九個月大可以站起來的。但浩嵐出生後筆記少了,以後就可能找不回那些記憶。。。清嵐返學了,他會擁有自已的朋友,自已的記憶。會慢慢成為獨立的人。

小兒

二仔出世了,更沒有時間更新這兒了。而近日為大兒子找N 班讀,好讓嫲嫲不用同時面對兩條化骨龍。 大兒子到了三間學校「面試」,最後,選了一間設施最舊的。因為老師們表現出對小孩的寛容,以及對父母們的一點要求。天主教的。 我開始對天主感到興趣。

幼稚園宗旨

我們本著天主仁愛的精神,致力在社區內提供適切社會需要的幼兒服務,並推動真理、仁愛、正義、自由與和平。 本園為XX主辦,政府資助,教統局監察之非牟利幼兒園。本園本著基督精神,實施全人教育,為學前兒童提供優質服務。 選那一間?

受傷的麥清嵐

圖片
麥清嵐識行識走之後,受傷已經是平常事! 但媽媽還是很擔心。 Published with Blogger-droid v1.5.9

清嵐的一小步

昨天嫲嫲說清嵐昨日踏出小小的第一步。是他的第一步, 意味他開始有能力離開爸爸到更遠的地方。 近日小小的大牙已經清𥇦可見,還經常性咬嫲嫲和媽媽,嫲嫲和媽媽閃開還會格格的笑,然後再張開口撲來咬,再閃再咬,直到嫲嫲用口水牌塞住他的口。至於我呢,因為他一咬我就會罵他,咬了兩次就不會再咬了,只會找其他人咬。真是一個欺善怕惡的小朋友!

清嵐一歲

上星期清嵐一歲了,多謝大家的祝福。今晚清嵐因為注射了疫苗發燒了,希望他不要太辛苦。 一歲的清嵐已經可以單手輕輕扶著企了,捉實他手就可以引導他行。亦學懂了坐著自轉,不用再爬一個圈才轉到背面。開始有能力逐隻手指用了,會用一隻手指按升降機門開關。亦會自已開電制!!又能引體上升,數秒。 別人說一歲到兩歲是大得最快的時候,怕且這地方快連這些短文都沒有了。

小反省

兒子快一歲了,學懂的事不少也不多。對於初生,學會了太多,懂得反抗,反抗任何不合意的事,嫲嫲說這很似我和太太。對於他將來要學的事,現在只是基礎中的基礎。連分清楚媽媽和嫲嫲也不會,只能mamamama..... 現階段比較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兒子的生活節奏已經形成,尤其和嫲嫲一起的時候,食,玩,睡,沖涼都有定時。反而和爸媽一起就亂了起來,有時會食少一餐,或到深夜才睡。而近日和嫲嫲一同去飯荼時,發現了兒子對應我和嫲嫲是不同的。他會拿我的筷子,而不會拿嫲嫲的筷子。他拿不到我的筷子會發脾氣,而他甚至不會試著去拿嫲嫲的筷子。這家教事,嫲嫲顯然比我敏感,由第一天已不給他拿筷子。而小便,嫲嫲由三個月已經開始教,教他養成習慣,現在,起身已能忍一會小便,等爸爸帶他去洗手間。但是,早上爸爸一時會賴床,就由他。爸爸這真的不能教好兒子。一年下來,嫲嫲的自律,節制,是很適合帶孩子的,也給孫子養成了好習慣。爸爸就很放心給嫲嫲和清嵐相處耐一點的時間,自已也覺得讓孫子學習嫲嫲的生活習慣比學習爸爸的好。 但其實,現在要做的事,不應是外判,而是我自已也要學習嫲嫲的生活習慣!

育兒與家庭

清嵐的日常生活都是由嫲嫲負責,我只是放工後餵他吃晚餐,抱他回家玩一會,然後睡覺。對著兒子的時間不算多,甚至二伯和他玩的時間還比我這個做爸爸的多。看著嫲嫲帶清嵐時,我才「後設」地回想我是如何被教導出來的,有那些習慣是學習嫲嫲的,到今天也不太改變。清嵐在每天學習,由嫲嫲帶大,會否又教出一個我出來呢?想深一下,就知道清嵐嫲嫲雖仍是我媽,但很多時都不同了。處境不同,有些事是清嵐享有,而我沒有的。例如爺爺寵他,二伯,大伯和他玩耍,令清嵐在家中的時間,基本都不會一個人。養成了只要視線沒有人就會發脾氣或是驚恐而哭的習慣。令嫲嫲一個人帶他時分身不下去做家務,嫲嫲制止家人不果,向我投訴,好在家人都尊重我這個爸爸的「自然權」而收斂。 在這些互動中,了解即使我也是由清嵐嫲嫲帶大的,但清嵐已經不可能擁有我兒時生活的家庭環境了。嫲嫲和帶我時並沒有大變,除我知有害的土方法外,我一概由得嫲嫲用他的方法,當然我會告訴他新的育兒理論和見解,但基本上我不會下指令的,而且我會配會嫲嫲湊清嵐的習慣。因為我認為,我不在前線,資料不足,根本沒有下判斷的本錢。而我絕對相信嫲嫲會給他的孫子最好的判斷。但嫲嫲仍是不會如帶我時那麼自若的下判斷,因為嫲嫲覺得自已沒有「權」。即使我一再強調我是信任才給你帶,甚至可以打清嵐我也不會投訴。但,口講如何,嫲嫲仍是「就住」。 父母對兒子的「自然權」原來在我家人心中都是自明的規範,只要是我要求對清嵐的一些教道方法,家人都願意配合。我對母親的信任,加上家人對我對清嵐期望的尊重。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很大育兒上的衝突。這是一大幸事,讓我們都把精力放在清嵐身上。

作業

兒子出世,時間都花在他身上,小了寫字看書。看書亦偏向了有關兒童認知和發展。近來,有點不說不舒坦的感覺,就上來打一小段。 小孩子的教導是重要的,其中數個元素如,時間,決斷,持續。時間是要花時間和他共處,其中要觀察其性格,發展。決斷,就是決定了就不可反覆,不然,小孩就會學會和你講數,因為父母展示不了一原則,就不能令小孩學會界線。持續,是不可突然對他的態度,管教有所改變,小孩會無所適從,令小孩沒有安全感。 其實世上很多事也是這樣,只是,一個人的時間有限。當我和小孩共處的時間不比嫲嫲長時,沒有觀察及了解。就不能只依我的去行動,必須尊重花了最多心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