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包含「工作」標籤的文章

鍵盤

近人公司差不多所有程序員都轉用了機械式鍵盤。源起於@makzan 到公司幫手一個項目時,自備Flico 的機械式鍵盤,起初,同事們都覺得很吵耳,有點投訴。因為是茶軸,其實不算太吵,而且@makzan不是常常在Ofiice,所以投設也不是很大。 後來項目完成了,@makzan 留下了鍵盤給大家試用,起初沒有人拿來用,後來一位同事拿來試。好奇下,我又拿來試用了數天,很好打。比起打了數年的Apple Keyboard 是完全不同,但工作上好像沒有必要換上,因為打Code 諗的時間比較多,鍵盤不會是瓶頸,所以就沒有太大的動力去換一個新的。 但在家中打機則不同了,熱鍵要快和準,那時用著一個平的薄鍵盤,發覺常按錯鍵和當要做一些Combine Key 的快速動作,如F2, Shift + 5, F1, c ,那個F1不時會變了Shift + F1,或是Shift + 5 變成了5,後來發現是鍵盤太差的原因出現ghosting,由於鍵盤是一個瓶頸,就打算升級。在網上找資料,了解多了,知道機械式鍵盤和膠鍵盤的分別,及其好處。於事就決定買一個機械式鍵盤,真正用來試一下。基於沒有很多時間到處找,就到了黃金的大場試了不同的,就買了一個比較平的遊戲用的機械式鍵盤(短,青軸)。 當用了半個多月,白天在公司用Apple Keyboard,回家則用機械式,慢慢接受不了Apple Keyboard,於是買了一個和家中同一牌子的Full Size,以為差不多,也沒有仔細試,後來用了半天就後悔了,因為不比中那個好用。新鍵盤拿回公司,同事們在第一天也沒有發現。後來有人發現了,又拿了@makzan 那個Flico 試了一天,過了數天,上網找到了 地獄道 ,又去買了一個Leopold 。同事買了又常不在辦公室,於是另一住同事又拿來試,試了一個下午,感覺到分別。於是我又借了我那個給女同事用,又用了一會。 當大家真的用了機械式後,用回平時那個膠鍵盤則接受不了。我看見大家都有點兒心動,於是提意放工一起去看看。放工去到了店,大家試到了不同種類的軸,最後大多數人也選了Leopold 的青軸。大家也不再覺得青軸吵耳了。

異化

近來發口痕問了身邊的人,知道甚麼是異化嗎?當然,結果是O 嘴以對。 其實,近日一朋友讀博士,重讀資本論,又在網上寫了一些文,引起了我一些思考。其中又想一下自己現在的處景,和以前看的書,有沒有可對照之處。異化這個概念是其中之一。 當然我不打算很學術的在這裡討論異化,自問亦沒有這能力。 近日在想,育兒會否是一種異化的關係呢?當然不是馬克思所講的,因為無論如何我倆也不是「資本主義關係」。但係,公司?呢個係資本主義關係,有無異化?多多少少都有。

拍片

看過IT 達人,覺得不知所謂,但昨天也做了差不多的東西,當然,不是未至於不知所謂。有內容,不反智,但由我來做真是敗筆。真是雙輸,我要出鏡時,佢又拍得唔好。算是略盡綿力。

本土化

剛看了一個外國人的電郵,提意本土化一些外國的系統,因為本地的人反正也要用的,而現在他們是在用英文版。 公司網頁是全英文的,中文版甚至不在議程之中。當然,無可否認地,公司收入都大多是英語世界。中文世界的市場小的可憐。或者我應該說,只操中文的市場小。無可否認地,本港擁有資源的人沒有多少個只能使用中文的,他們必定能中英並行,或只使用英語。所以經濟上沒有多大原因使用中文的。 日前見了一些同行,也不是本地訓練出身的。對香港並不熟知,不過事實上,這有有何必要呢?因為香港只會是基地,不會是市場。正如電影業,市場在內地,或者是世界。 那麼,本土化能從可說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