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包含「電腦」標籤的文章

書影

用這個版來記著自己看過的電影是做不到例表的效果的,不能像 aNobii 那樣。要用有電影的 douban 嗎?之前在 程序員 看過了他們的Architecture,Programming Language 主要用Python,其他細節不太記得。而不用的主要原因是Front-end 問題,因為簡體,而亦不及aNobii 那樣簡單中有Visual indicator。加上大陸和香港品牌,自然信香港。因為起碼沒有GFW,雖然書影應不至波及。 至於電影:Mummy 3, The Edge of Love, 風雲決。 紐倫堡大審判應記在那裡呢? 看回過去一段日子的筆述,不太正常。該停止了,不再如此。寫下作為決心。

我不懂的電腦

閱畢一國內有關編碼的討論,不明白為何這是一個課題,是要在討論之例,可能我真的不了解國情。在我,使用utf-8 是平常不過,亦十分合理的事。但國內郤會叫出以下的話。 gb是国标必须执行的阿!特别是一些军工政府的采购项目你用utf8是没问题。可不符合国家标准。 Discussion thread 還好,人還是有些理性。知道自己錯了。不過以上能作為理由,令人不安。

科學精神還是科技達人

昨天讀書組由 Max 介紹了 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by Richard Feynman,可以說是一種科普讀物,主要是作者Feynman 的演講他如何把科學精神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而其中亦有評說現今科學教育的問題,點評了一些社會現像如何的謊謬。而我們當天取用的本土例子就是鑽石能量水,真不明白如何能成一個商品,完全是以科學的修辭的詐驕商品,但是他卻能在香港社會立足,這是對現代社會的一大諷刺。 說回Feynman 的書。其中有一個例子是中學教科書,雖然是科學教科書,但內容絕不科學。書中有三張圖,一是機械狗,書問「是甚麼令他移動的?」;二是小狗在跑,書問「是甚麼令他移動的?」;三是一架汽車,書問「是甚麼令他移動的?」。最後,答案是「能量令他動」。這是可種的科學教育?完全沒有內容的,亦不符合科學的基本步:假設,推論,實驗,否證等過程。這只是一種教試教育,學生除了知道能量作為考試答案外,是沒有其他用處的。學生學到的只是一種符號系統中的一些「正確」指涉,而這只是一種遊戲,是沒有很大的實質意義的。而Feynman 說,正確應是對機械狗的拆開,並了解其運作。 Feynman 說的當然不是香港的教科書,不過在香港受教育的青年人應該明白,這種情況在香港只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老師們亦只是要求太家學懂自可考試,根本不會關心如何能令學生學會科學精神。即是在預科物理的TAS 實驗都只是要求大家「交數」跟本是假的實驗,完全沒有科學意義的。當然,我也不會和自己的大學入學機會鬥氣,當年也作了不少數據,教試作為一種遊戲根本就和科學精神沒有關係。 而在香港,科技作為一種科學的應用,也可以完全和科學精神沒有關係的。不信的可以看看「IT 達人」 IT魔術師 ,將科技比作魔術,其反智是有辱科技界,做科技的人可不如玩魔術那班人。而其鳴謝還包括了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大學都支持這種說法,我真是沒有話好說了。

Zen 和襌

日前無聊發現了The Zen of Python: rickmak$ python Python 2.5 (r25:51918, Sep 19 2006, 08:49:13) [GCC 4.0.1 (Apple Computer, Inc. build 5341)] on darwin 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 import this The Zen of Python, by Tim Peters Beautiful is better than ugly. Explicit is better than implicit. Simple is better than complex. Complex is better than complicated. Flat is better than nested. Sparse is better than dense. Readability counts. Special cases aren't special enough to break the rules. Although practicality beats purity. Errors should never pass silently. Unless explicitly silenced. In the face of ambiguity, refuse the temptation to guess. There should be one-- and preferably only one --obvious way to do it. Although that way may not be obvious at first unless you're Dutch. Now is better than never. Although never is often better than *right* now. If the implementation is hard to expla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