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包含「不是呻吟」標籤的文章

理解,曲解,無解

1. 自己是動態,理解自己要不停的進行,只要良久沒有打理過自己,在鏡前一望,發現的只會是一個陌生的自己。 2. 小學時作為香港數學隊的成員,身邊的都是真正的熱愛數學,以及天份很高的人。那時確認自己對數學並非著迷,並不會花上所有時間在數學上,只是有一些能力以及興趣。 3. 在公司同事中,身邊的也是熱愛程式的人。又再次確認自己對程式並非著迷。或許以我的性情,並不會對某一學問的著迷。 4. 自己找看書是中四開始,七八年下來,看的不多,約百多本吧。看報紙的習慣也是高中開始養成的。 5. 妻子問:「你會否看一些未聽過的書的。」回想起來,自中六七時還沒有很多框架去找書看,在圖書館遇上Joseph Campbell 的《神話》,又在書店看到Edward Said 的《東方主義》。覺得是好書!後來在中大讀書才知道在學術上也是重要的書,開始偏看學者寫的通俗書。 6. 大概最認真看過的書是《資本論》,其實只看了卷一的首二十多章。其中首三章是我看過最好看,而且成為了我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的基礎。並認為資本家雖發明了眼花凌亂的交易方式,但其之所以成為資本家的基礎乃是在《資本論》首三章己道破。 7. 最愛的小說是《安娜.卡列尼娜》,書固然寫的好。除了好看外,這書在歐洲陪了我渡過我最空閒的時間,相對其他書,我能花上最多的時間在這本書上。這書因此成為了對我很重要的一本書。 8. 在歐洲過了一年,沒有治學,亦沒有花心思和一地的人互動。反之時間花在到處淺嘗,東至土耳奇,作了一個歐州歷史的概況了解。學習到,或是給山水陶治出來的,主要是樂於餘閒,自在獨處。在香港一般人心中,這是上進心不夠,同自閉。 9. 同年朋友中是最早結婚的。 10. 六月會初為人父。 11. 對愛情,婚姻或生育都不覺得和「幸褔」有關。結婚和男女之情是衝突的(或曰貪新忘舊和一生承諾),引發的問題,可能比不結婚還多。不過生活的選擇並不基於困難與否,而是自已希望的生活方式。 12. 生育是沒有原因的。看著妻子肚一天一天的成長,那種喜悅亦是沒有原因的。 13. 以上重重選擇,都是不相信人生線性的想像。所謂處理好自己,接著處理好與妻子的關係,然很處理好親子關係,就是好的人生。反正以上問題不是數學題,計好了就一勞永逸,而是動態的。一想到這兒就覺得做人辛苦,不過我又怕死。 14. 我城的人對仍在腹中的小孩最感興趣的就只有性別。 15. 近日常想...

飯局

近日和一些香港典型中產吃飯,其中都聽到不少對社會的失望。 其中有說在香港資方的權力過大,打工仔在港討價的能力太底。為著女兒將來著想,要為他們儲一筆錢,好讓女兒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必為口奔馳。又有說香港人沒有罷工意識,跟本不會亦不能組織起來,行業內有能力的只能保護自己,跟本未能結會起來保護整會行業的打工仔。亦有說不希望女兒變成勢利的人,但亦不希望女兒面對世界過於失望,最好是有一點傻婆的赤子之心。 一般的中產是如此的期望與批評。然而基層的人們,有說找夠吃就行,對社會不公義的批評較少。他們關心的是近來又有居屋出售,或是更下一層的,如何可以快些入住公屋。這𥚃的基層自然不是指電視最喜歡的悲情樣版,如執荒為生,如單親。但是更多在公屋居住,生活不算太差,亦有一定經濟水平。得温飽,而且是靠自己打工得到的,當然不會覺得社會是完全不公的。起碼我努力還有飯吃,同理,別人乜應如此。而且他們很大程度上相信「香港故事」,尤其他們有女兒在政讀大學。當然,他們或許不知道現在畢業只有八千人工。

同學畢業

圖片
Eric at CUHK 二零零八年第一天,一位港大畢業的同學到中大影畢業相。

回鄉

圖片
早兩個星期因為嫲嫲牛一,回了順德吃一餐晚飯。因為有功課要交,早上沒有隨家人乘車,而是下午獨自回去。但途中因為虎門大穚修路,遲到了,只吃了餸尾。不過我已有年半沒回鄉,今次我回去,父親自然高興,加上小有的一家五人都回去。 鄉下在順德杏壇麥村,我想是一般的廣東村莊,在近二十年改革開放中變化很大,其中一個最明顯的就是村中的河水由可飲用到發臭,再到地下水井的水都不能喝,只能付費喝那自來水。而村附近,漸漸建起工廠,是塑料廠。處理由世界各地來的塑膠廢料再做,所以污染很嚴重。而且不時購到不合用的,或送錯貨的,就即時成了垃圾。 不過在敗壞之時,四百年的祠堂還在,不過神主牌在民革時革掉了。 下次回鄉應是清明時分。

評3 上網

既然無心情寫想法,就寫實際一點的東西。 之前說過,用了3 上網一排,現在在中大用了三天。發現問題不少。第一,經常自動轉做2G,要我手動轉回3才能上網。原因自然是3 的訊號很弱,2G 強得多,電話就自動轉做2G。此情況在入Lecture Room 後很常見,不知是否和3G 用的frequency 有關。這就大問題,因為除了在兩座工程大樓有Wifi 外,很多Lecture Room 都是無Wifi 的,本打算靠3 又很多時靠不了,須知上堂看wikipedia 對學習效能有很大的幫助,尤其發現Lecturer 講錯野。 而且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就是電話上說3 的signal 強弱,和上網的Latency 和Packet Lose 好像沒有甚麼。反而有一些signal 強的地方,Connection 不穩定,常斷線。 不過上Engineering 相關科相,帶電腦上住網聽教授講課同時看wikipedia 很有用。不過其他的科就會令我不專心,如Cyber Politic ,當他在說科技如何加強對人的Control 時,我拿著電腦做甚麼他也不知,發揮了agency,結果就是看RSS。

上網

本月中用了3 的流動上網,速度上升,一般Internet Browser 不用等很久,但用量反而相對於GPRS 時少了。主要原因是3 不是一個價任上,而是以EasyPlus 的計法。所以用法就有了一點改變,如不會無聊用Palm 開個xanga 望望,基本上只是用作看新聞,Google Calendar。用量最大就是看Google Map。不過當我還在中大上堂,基本上只會在火車上要用到3 上網,基用量都不會很多。和GPRS 時代所費差不多。 近日blog post 主要是用部電話Post相,後加兩個字。是否要努力寫一點去整理思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