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曲解,無解
1. 自己是動態,理解自己要不停的進行,只要良久沒有打理過自己,在鏡前一望,發現的只會是一個陌生的自己。 2. 小學時作為香港數學隊的成員,身邊的都是真正的熱愛數學,以及天份很高的人。那時確認自己對數學並非著迷,並不會花上所有時間在數學上,只是有一些能力以及興趣。 3. 在公司同事中,身邊的也是熱愛程式的人。又再次確認自己對程式並非著迷。或許以我的性情,並不會對某一學問的著迷。 4. 自己找看書是中四開始,七八年下來,看的不多,約百多本吧。看報紙的習慣也是高中開始養成的。 5. 妻子問:「你會否看一些未聽過的書的。」回想起來,自中六七時還沒有很多框架去找書看,在圖書館遇上Joseph Campbell 的《神話》,又在書店看到Edward Said 的《東方主義》。覺得是好書!後來在中大讀書才知道在學術上也是重要的書,開始偏看學者寫的通俗書。 6. 大概最認真看過的書是《資本論》,其實只看了卷一的首二十多章。其中首三章是我看過最好看,而且成為了我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的基礎。並認為資本家雖發明了眼花凌亂的交易方式,但其之所以成為資本家的基礎乃是在《資本論》首三章己道破。 7. 最愛的小說是《安娜.卡列尼娜》,書固然寫的好。除了好看外,這書在歐洲陪了我渡過我最空閒的時間,相對其他書,我能花上最多的時間在這本書上。這書因此成為了對我很重要的一本書。 8. 在歐洲過了一年,沒有治學,亦沒有花心思和一地的人互動。反之時間花在到處淺嘗,東至土耳奇,作了一個歐州歷史的概況了解。學習到,或是給山水陶治出來的,主要是樂於餘閒,自在獨處。在香港一般人心中,這是上進心不夠,同自閉。 9. 同年朋友中是最早結婚的。 10. 六月會初為人父。 11. 對愛情,婚姻或生育都不覺得和「幸褔」有關。結婚和男女之情是衝突的(或曰貪新忘舊和一生承諾),引發的問題,可能比不結婚還多。不過生活的選擇並不基於困難與否,而是自已希望的生活方式。 12. 生育是沒有原因的。看著妻子肚一天一天的成長,那種喜悅亦是沒有原因的。 13. 以上重重選擇,都是不相信人生線性的想像。所謂處理好自己,接著處理好與妻子的關係,然很處理好親子關係,就是好的人生。反正以上問題不是數學題,計好了就一勞永逸,而是動態的。一想到這兒就覺得做人辛苦,不過我又怕死。 14. 我城的人對仍在腹中的小孩最感興趣的就只有性別。 15. 近日常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