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7月, 2008 起發佈的文章

信任

我不信任不夠,是對那一個人信任不夠。我總希望別人信我,但我郤自己在起疑心,那是一件傷害人的事情。很對不起,但我不想豁達至此,我可以對過去豁達,視為歧路。但我介意現在,未來的路,戰戰競競還是悠然上路。

實現

劉小姐工作了,立刻遇上不如意之事。本是飄逸,但到了職場,事關錢銀,腳步沉實了,飄也飄不起了。很想很想將她的話全數打出,因為我也很感受到,不過還是不要出賣別人的話。只在此地呻兩句以解心結。

以有涯除無涯

Edward Scissorhands, A Scanner Darkly, Beetle Juice, Lord of War, Mummy, Mummy Return,《薄荷糖》。 我的時間就是這樣花去的。

我不懂的電腦

閱畢一國內有關編碼的討論,不明白為何這是一個課題,是要在討論之例,可能我真的不了解國情。在我,使用utf-8 是平常不過,亦十分合理的事。但國內郤會叫出以下的話。 gb是国标必须执行的阿!特别是一些军工政府的采购项目你用utf8是没问题。可不符合国家标准。 Discussion thread 還好,人還是有些理性。知道自己錯了。不過以上能作為理由,令人不安。

那班人說話

今晚清清靜靜的讀了個多少時書,上一次如此長時間靜靜地看書己忘卻是何時。看女友買回來的《下一個十年:香港的光榮時代》,作者是陳冠中。算是七八十年代出身中,我較喜歡的作者,主要是因為他對他那個時代的批判。那一代的人在說現在年青人「唔掂」,在我自來,他們全無時代視野,國際目光更只有中英美,他們的說法完全不能使我服氣。 而陳的書也不是一些新鮮話,因為他的論據,觀點成形己久,散見於他近年的文章,但其中一段我仍是很認同,而且可以回應現在的意識形態,所以要打出來: 香港的精英階層,在八十年代中總結香港「成功」經驗的時候,對七十年代才建設出來的善治與現代化基本建設視作理所當然,卻沒有充份認識到當時的務實進步主義對香港繁榮安定的貢獻,好像香港是自自然然奇蹟般的變成善治的世界城市。糟糕的是,在大行其道的自由市場基本教義派思想引導下,本地的商界精英把香港的成功經驗庸俗化,遮蔽了麥理浩港督在1971年至1982年的任期內,由政府強勢主導的改良主義政策,卻喜歡單獨引用麥理浩政府的財政司夏鼎基的名言「積極不干預」,把後者的這句話抽離語境,成了市場萬能意識形態的咒語。(頁79) 不過無論如何,這也不是我們這一代人說的話,更不是我要說的話。

拍片

看過IT 達人,覺得不知所謂,但昨天也做了差不多的東西,當然,不是未至於不知所謂。有內容,不反智,但由我來做真是敗筆。真是雙輸,我要出鏡時,佢又拍得唔好。算是略盡綿力。

日日日

叫自己不要想改變甚麼,一切會慢慢歸於一種規律,不由我的意志所轉移。只願在內的人感到安穏,那就是一切,重要的。 我於何處的不安日起,那是日復日的事復事的結果?還是在我努力看淡名利時,心底一種的對渇求認同的反彈。我努力叫自己回到自己時,我期望自己的只是保護自己所重視的,那時我如何認同我自己。 很希望獨自一人,獨對自我時總是清明,心思在世事時總是不靈。當世界只有一個人時,他要做的事只有了解自己,那己經不何能;而當在別人面前,心思還要放在別人身上,那只好病倒,逃走。

科學精神還是科技達人

昨天讀書組由 Max 介紹了 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by Richard Feynman,可以說是一種科普讀物,主要是作者Feynman 的演講他如何把科學精神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而其中亦有評說現今科學教育的問題,點評了一些社會現像如何的謊謬。而我們當天取用的本土例子就是鑽石能量水,真不明白如何能成一個商品,完全是以科學的修辭的詐驕商品,但是他卻能在香港社會立足,這是對現代社會的一大諷刺。 說回Feynman 的書。其中有一個例子是中學教科書,雖然是科學教科書,但內容絕不科學。書中有三張圖,一是機械狗,書問「是甚麼令他移動的?」;二是小狗在跑,書問「是甚麼令他移動的?」;三是一架汽車,書問「是甚麼令他移動的?」。最後,答案是「能量令他動」。這是可種的科學教育?完全沒有內容的,亦不符合科學的基本步:假設,推論,實驗,否證等過程。這只是一種教試教育,學生除了知道能量作為考試答案外,是沒有其他用處的。學生學到的只是一種符號系統中的一些「正確」指涉,而這只是一種遊戲,是沒有很大的實質意義的。而Feynman 說,正確應是對機械狗的拆開,並了解其運作。 Feynman 說的當然不是香港的教科書,不過在香港受教育的青年人應該明白,這種情況在香港只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老師們亦只是要求太家學懂自可考試,根本不會關心如何能令學生學會科學精神。即是在預科物理的TAS 實驗都只是要求大家「交數」跟本是假的實驗,完全沒有科學意義的。當然,我也不會和自己的大學入學機會鬥氣,當年也作了不少數據,教試作為一種遊戲根本就和科學精神沒有關係。 而在香港,科技作為一種科學的應用,也可以完全和科學精神沒有關係的。不信的可以看看「IT 達人」 IT魔術師 ,將科技比作魔術,其反智是有辱科技界,做科技的人可不如玩魔術那班人。而其鳴謝還包括了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大學都支持這種說法,我真是沒有話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