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到訪,然後離去
平平淡淡的過了四天,中途徐小姐和她男友到訪,談了一個下午。第二天和柯到萊茵河又坐着走着的談了一個下午。沒有什麼名勝的探秘,只是在一個舒適的自然環境下談天,已經好像是德國最美好的東西。這種美好,是在家感受不到的,就只有身在外地,和遠道而來的友人享受這環境,就是因為得來不易,才顯得彌足珍貴。在家時,一切都得來太易了,尤其在香港,每星期和友人在旺角相聚,成本低得很,只消一小時的車程。這是香港的好,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幸運,也是限制。太平坦,沒有苦難,連獨立都學不了。在其他地方,如中國,入了大學就已經意味着離鄉別井。在香港,升大學仍住在家中的大有人在,即使住宿舍,也和離鄉別井掛不上一點關係。當回家和朋友到訪的成本是那麼高時,才值得珍惜。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之的筵席。當友人離去後,生活好像再次失重似的,那種失落,好像重回到了剛抵步的狀態。突然覺得前路茫茫,加上身體有點不適,差一點就崩潰。
可能我本身就是一個慢熱和內歛的人。
友人到訪時,沒有什麼激動的熱情,主要是談天、散步、煮食(柯教了我煮焗薯,煲雞湯)。
而別離時亦沒有流淚和不捨,就只是說了一聲保重。
到達前的期待,別離後的失落,相對於相處時的平淡。
就是這樣,我才知道,友人到訪是可等美事,那種喜悅是心底發出的。別離的感覺也是在心底慢慢的積聚,然後驚覺,又再是獨身一人了。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之的筵席。當友人離去後,生活好像再次失重似的,那種失落,好像重回到了剛抵步的狀態。突然覺得前路茫茫,加上身體有點不適,差一點就崩潰。
可能我本身就是一個慢熱和內歛的人。
友人到訪時,沒有什麼激動的熱情,主要是談天、散步、煮食(柯教了我煮焗薯,煲雞湯)。
而別離時亦沒有流淚和不捨,就只是說了一聲保重。
到達前的期待,別離後的失落,相對於相處時的平淡。
就是這樣,我才知道,友人到訪是可等美事,那種喜悅是心底發出的。別離的感覺也是在心底慢慢的積聚,然後驚覺,又再是獨身一人了。
留言